<
640373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公府表小姐 > 第52节
    冉念烟是在睡梦中被惊醒的,看天色才过寅时。春碧将她叫醒时,溶月和流苏正在门前和什么人理论,不过很快,她们都没了声息。

    她们骤然倒在地上,又不见伤口,八成是被迷翻了,春碧正要说“大胆”,却被冉念烟拦住了。

    能毫无征兆地闯入的,绝不是外鬼,一准是内神。到这一步,已没有废话或咒骂的必要了,不如好生问问他们所来为何,即便是死,也是个明白鬼。

    谁知那些贸然闯入的人也很客气,一不高声呵斥,二不动粗,只是把门窗封死。正房里也传来了动静,郝嬷嬷出来问,那些人只说让她们先进房,这都是国公爷的吩咐。

    徐衡为什么要严守梨雪斋?还未等冉念烟细思,便有一个头领模样的人站了出来。流苏自然第一个拦在他和冉念烟之间,问那人:“既然是国公爷的吩咐,你也该知道我们小姐是国公爷的外甥女,何不解释清楚所为何来?”

    那个头领模样的人道:“我们也是奉命行事,冉小姐也不必惊慌,只是明日之前不许踏出房门一步。”

    冉念烟心说这并不是什么苛刻的要求,久居深闺,一日内足不出户也是平常事,却不知他们还带来一个人。

    那是穿着一身靛蓝儒衫、背着书箱的徐希则,正执拗地抵抗着身边的人。

    “希则表哥?”冉念烟颇为不可思议,“你稍后还要去考场,怎么会在这里?”

    徐希则看起来也格外气恼,咬牙道:“不可理喻!我本来已经在去考场的路上了,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把我拐到这里来!你们是大伯父的人,为什么要阻拦我去考试?”

    那个头领模样的人躬身道歉,却并不因此有丝毫歉疚,徐希则没有办法,一旦要叫出声,那些人就拿出迷倒流苏、溶月的迷药威胁他,因为还抱着一丝能被人发现后逃脱的念头,心想万一真被迷倒了,就铁定错过了今天的会试,因此也不敢过分地挣扎。

    可是眼看日头渐高,整座梨雪斋都陷入静默之中,好似被遗忘了似的。

    徐希则颓丧地坐在冉念烟身边,喃喃道:“算了,至多再等三年,可是伯父为什么要把我们关在这里?”

    冉念烟道:“这就要问你了。”

    徐希则想到了昨晚弟弟那段被打断的话,福至心灵,眼见徐衡的人都守在门外,便小声和冉念烟说了来龙去脉。

    “难道大伯父还疑心我会告密?得了,这回丰则族兄那边一枝独秀,我是要被传为笑柄了。”徐希则苦笑道。

    冉念烟道:“你被关在这里,家里人却不闻不问,怕是已经默许了。”

    徐希则无言以对,眼看着日头一寸寸向西移去,终于,有人走近梨雪斋的院子,和看守说了些什么,那些人才行礼离去。

    首先是正房的门被打开了,母亲好言安慰了冉念烟一番,依旧不许她出去。

    徐希则当下告辞离开,却发现家里的气氛已然变得不同以往,隐隐听见哭喊声,却是从南府那边传来的。

    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徐希则问一个小厮。

    小厮手捧着一只漆盒行色匆匆,仓促地道:“是南府的丰则少爷受了重伤了。”

    徐希则一时没能消化这个消息,高声重复了一遍,小厮见他这样的神色,疑惑道:“您不是也在考场吗?怎么会不知道突厥人暗中纵火,丰则少爷仅仅是受伤,还算好的,不知多少人因此殒命了呢。”

    徐希则这才醒悟过来,这便是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

    忽然想起徐泰则说起那两位突厥来的贵客,他好似想起什么,也顾不上去父母那里请安,连忙回到书房里翻找往年的邸抄。

    他赫然发现,原来他们今日护送的那两个人就是突厥先王昆恩可汗的妻儿。他们来到大梁国都,又和徐家牵扯上关系,不就等同于引火烧身吗?

    ☆、第六十四章

    南府那边乱了套,北府这边也没消停。

    徐衡护送昆恩可汗旧部入朝觐见的事已经传开了, 徐太夫人原本便知道儿子有事隐瞒, 却不想会这么严重。

    “听说那边的丰则少爷不好了呢, 还不是国公爷连累的。”荣寿堂门外的回廊下,两个侍奉茶水的小丫头偷偷咬耳朵,却猝不及防挨了一记巴掌,一抬头,却是四夫人李氏,身后还跟着二夫人和三夫人。

    “没王法的东西,少爷好不好轮得到你来指摘, 你还知道叫声爷,那也是你该说的话?”李氏骂道。

    闻莺听见了动静, 从正房走出来查看,急忙拉开二人, 道:“四夫人快进去吧,这些没遮拦的东西, 别脏了您的手。”

    小丫头只管倔强地掉眼泪,李氏瞪了闻莺一眼, 便同何氏一起扶着曲氏进门了。因为知道徐泰则也牵连其中,曲氏便好似天塌了一般,一会儿埋怨徐衡不先和家里打声招呼,一面又庆幸徐希则今日错过了会试,否则难保不是第二个徐丰则。

    此时,徐太夫人也无心称病了,换好了衣裳在正房和家中几个卿客相公商议,寡居的何氏听见了,不免退后一步,曲氏拍拍她的肩膀示意她回避,随后妯娌二人在绕过屏风。

    徐太夫人招呼两个媳妇坐下,几个请客相公倒谨慎,忙要告辞,却被徐太夫人摆手拦下:“坐着吧,时候特殊,咱们里里外外一起商量商量也好。”

    众人皆看着曲氏,曲氏只好道:“也好,我还想向诸位先生打听一下,大伯他们可还安好?”

    一个卿客道:“现在人还在宫里,国公爷、大公子、三公子那边都没消息。”

    徐太夫人道:“这种时候,没消息反倒好,起码他们不辱使命,顺利送人进了宫中,否则就是人没事,皇帝怪罪下来也不是玩笑。”

    李氏道:“可不是嘛,我们老爷也派人回来通报了一声,说是不用心焦,都没事的,就是那几个突厥人潜伏在京城,以前不知道,如今知道了锦衣卫出手还不是一转眼的事。大伯也是好心,把希则留在家里,这才没撞上这宗祸事。”

    闻莺不知何时也进了正堂,道:“那泰则少爷便是合该撞上祸事的了?”

    闻言,李氏大怒道:“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,还不下去!”

    徐太夫人也知道闻莺话里有话,可四夫人的话也未免太不成体统,道:“你先下去吧。”

    李氏抬头看曲氏时,果然发觉她的眼中多了几分提防。

    今日这事虽成功了,可突厥人知道路线和时间,就证明朝廷机要中有内奸。徐希则没去会试,必然是提前得了风声才留在家中,皇帝若要追查起败露的元凶,一定少不了他们二房,横竖是和李氏的儿子无关了。

    李氏掩着嘴,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。

    闻莺出了门去,指着方才被李氏打的小丫头道:“也是你们不长进,何苦在这儿嚼舌根子。”吓得小丫头一哭。

    另一个小丫头叫住了她:“姐姐去哪?”

    闻莺道:“去看看表小姐那边,阖府都得了信,唯独姑奶奶不喜欢出来走动,还未必知道呢。”

    闻莺赶到梨雪斋时,却见徐希则居然也在这里,正拿着一份旧邸抄说着些什么。

    闻莺上前道:“少爷怎么在这儿,二夫人正记挂你呢,快回去看看吧。”

    徐希则一见是她,才和软了声调:“我娘现在哪里?”

    闻莺道:“二夫人在荣寿堂和老太太商量对策呢。”

    徐希则哼了一声道:“朝廷里的事,莫说她们能有什么对策,连爹和叔父都一筹莫展。算了,你去回报一声,我稍后就回去。”

    闻莺不放心地看了一眼冉念烟,道:“少爷和表小姐说什么呢,别吓坏了她。”

    徐希则道:“她能被我吓坏吗?是她吓坏了我才对,人□□理比我还清楚,只是装着不说罢了。”

    闻莺心说这里终究不是冉念烟自己家,她一个女孩子在外家住着,凡事谨慎收敛些也是应该的,希则少爷何必当着她的面张牙舞爪呢,只是想想,闻莺便告退了。

    她走后,徐希则才道:“表妹,你说清楚,护送昆恩可汗妻儿进京的事,你是什么时候知晓的。”

    冉念烟觉得他是震惊之余疯了,竟为了没影的事揪着自己不放,冷哼一声道:“你弟弟和我说的。”

    徐希则道:“不对,泰则连在我面前都是遮遮掩掩,怎么可能和你说这些事,别当我不知道你的底细。”

    冉念烟也笑了,道:“竟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有什么底细,表哥何不说说清楚。”

    徐希则道:“我只问你,你奶娘原来有个儿子,去年不在府上了,他是去哪了?”

    冉念烟道:“去别处当差了,他本就不是徐家的人,即便是,也不必向你通报。”

    徐希则道:“他分明是投靠了那个姓刘的阉人,那阉人刚接任掌印太监一职,东厂锦衣卫哪个不左右逢源?加之今天的事,大伯父若不是知道你暗中和刘梦梁有来往,何必命人看管你一宿,我劝你以后少管徐家的事,更不要把徐家的事往外传。”

    冉念烟听得心烦,徐希则的推断并不是没有依据,只是和事实相差太远,待要说什么,却见门又开了,是母亲站在门外。

    徐希则的无名火瞬间熄灭,毕恭毕敬问过姑母安泰,却见徐问彤并没理会,落座后方才道:“你的言下之意是,护送昆恩可汗妻儿进宫一事是盈盈传出去的?她才多大一个人,能懂什么,若是传,也该是我传的。”

    徐希则连忙摇头道:“不敢。”

    徐问彤道:“不敢什么?”

    徐希则道:“不敢毁谤姑母,是侄儿一时气昏了头才对表妹无礼。”

    徐问彤道:“你是怕有人把这件罪过算在你头上,所以才疑心我们母女吧。放心,主事的是你的亲伯父,堂哥亲弟都在其中,还能真害了你不成?”

    说话间,却见徐安则也来了,想必是闻莺叫他过来的,他见这边烟消云散,便不多话,借着二夫人寻找徐希则的由头把人请走了。

    留在房中的冉念烟心中有种不可言说的感觉。

    多年来母亲深居简出、与世无争,头一回与人起了言语上的争执,竟是替她解围。这件事的意义并不在于徐希则多难对付——其实他的这些猜想根本经不起推敲,待他回去细思后便会明白是自己冤枉了她,而是在于母亲心里果然还是有自己的。

    冉念烟想着想着,竟掉下泪来。

    母亲抚着她的头顶,叹道:“你在外面操持这些事,真是难为你了,可我自问不会比你做得更好。”

    冉念烟啜泣道:“只是娘没有心思罢了,从前家里那么多大事,哪件不是娘料理的?”

    徐问彤知道她口中的家里指的是冉家,并没接话,只是道:“你近来忧心薛氏中饱私囊那件事,查的怎样了?”

    冉念烟道:“他们贪图那一星半点的东西何足忧虑,多行不义必自毙,咱们姑且待之,他家那位案首就快把天捅破了。”

    徐问彤到底是良善之人,略微迟疑半晌,才道:“他和此事没有牵连,何必枉杀好人。”

    冉念烟道: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蛇鼠窝中焉能有一个好人?娘亲想必还没听说他上书弹劾谢家一事,檄文中竟指出谢昀招待他时曾口出大不敬之言,直指陛下登基后疏远旧臣,昔日南山七友中有人心怀不满。且不论是否属实,便凭着他这等恩将仇报,也是其心可诛。”

    南山七友如今个个高官厚禄,若真是心怀不满,大概就只能是为了当年被陛下满门抄斩的挚友裴卓,而此人正是当今圣上的逆鳞,不可触碰。

    母亲于是不再多问,只是劝她万事小心,必要时及时收手,莫惹祸上身。

    倘若皇帝真被触怒了,作为南山七友中冉靖的女儿、徐衡的外甥女,以及谢迁未过门的儿媳,她的处境也并非十分安全。

    ···

    徐衡带着子侄从宫中归来前,徐家先迎来了更出乎意料的人。

    说是不速之客原也不恰当,来人正是嘉德郡主,此时的她已换下了平素穿着的素服,换上曾经的鲜丽衣饰,在荣寿堂拜见徐太夫人。

    无论她为何突然回到徐家,能在危难之中前来,总算是让人欣慰的。

    说是拜见,可因对方是皇亲,不过是行了万福礼,不必行全套大礼。

    徐太夫人问道:“郡主可是从城外山陵直接回城的?”

    嘉德郡主道:“并非如此,我是从宫中回来的。”

    徐太夫人心下一紧,却听她道:“母亲不要担忧,皇兄虽因护送之事暴露而迁怒于公府,可心中却也明白此事与公府上下无关,内鬼很可能是出自别的环节。”

    徐太夫人道:“那衡儿他们何时能回来?”

    嘉德郡主道:“他们还要先到太子处禀明原委。”

    徐太夫人不解道:“虽然是太子属官,却何必单独向太子禀报一边,有宫监代为传信不就可以了?”

    嘉德郡主道:“且不说这事,还有一事也是令人费解——皇兄下旨,要将那位苏勒特勤留在镇国公身边,同他的旧部哥舒一起担任大梁的军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