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640373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公府表小姐 > 第93节
    说着,他就向正堂走去,冉念烟叫住了他。

    “徐夷则,你等等。”她破釜沉舟似的道,“你答应过我,有朝一日会把来龙去脉都告诉我,现在咱们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人了,你总该说实话——你的生父究竟……”

    话还没说尽,她已没入一个宽大的怀抱,初时是衣袍上的微寒,惊慌之下的她打起寒噤,想要挣开,却也明白是妄想。早在上一次被他困在崇明楼时,她已领略了男女力量的悬殊。

    冉念烟放弃了挣扎,因为她也看见了树丛正微微颤动,却又没有风。不消说,一定是母亲派了翡清在四周环伺,看看婚约在身的二人究竟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秘密。

    她险些问出徐夷则生父的事,若叫母亲知道了……额上已是一片冷汗,只能庆幸徐夷则的机敏。

    她难得为自己的疏忽自责,怀抱却忽然紧了几分,徐夷则用拥抱化解危机时,不忘了一解相思之苦,趁人之危固然卑鄙,然而他只肯对一人卑鄙。

    “没事……”他附在她耳边说着细语,温热的气息让她的耳尖渐渐腾起红云,在远处的翡清眼里的确是一对温柔缱绻的爱侣,“等你真和我上了一条船,你想知道的,我全告诉你。”

    冉念烟叹了口气,她曾听徐夷则说过,上一世他寿终正寝,不似她早早夭亡,可怎么还时不时的显出幼稚。

    她忽然有了个坏念头,反手环住他的腰身,很明显察觉到怀抱一紧,他胸口的炙热似乎穿过微凉的衣衫,使她也燥热起来。

    “这样就两不相欠了。”她踮起脚尖,故意在他耳边,学着他的声气低语,像是惹人发痒的羽毛。

    不像是他算计了她,倒像是她在同他调笑,真是处处不肯落下风,这样的两不相欠,实在是越多越好,看来她不甘人后的性子倒是很好利用的……

    冉念烟见他很是自得,不悦道:“有件事我要和你说。”

    “嗯,说吧。”

    心悦了两世的女子就在自己怀中——虽是不愿意的,却也叫他无暇他顾。

    冉念烟道:“婚后有些事……你要听我的,不然……”她指的自然是婚后人人都要面对的男女之事,她并不是假矜持,而是对方是徐夷则,她不敢想象……

    话说不下去,只能咳簌一声掩饰。

    徐夷则忽然放开她,她抬头,从他眼中看出慌乱,不过很快平复了。

    上一世,也是这样吧,他在怀抱里失去她,所以每一次和她接触时,他总是有些胆怯的,尤其是他最后查清了给她下毒的人,那一刻才明白自己做的真的不够。

    尤其是,他根本无法告诉她,下毒人的身份,她宁可相信那个人,也不会相信他的。

    徐夷则点点头,道:“只要是家里的事,无论什么,都听你的便是。”

    突然获得了超乎预料的承诺,冉念烟有些诧异,不过很快起身离去,走时还别扭似的嘱咐道:“话可是你说的,你若反悔,我也可以反悔。”

    ···

    徐问彤并不十分赞成提前成亲,可徐夷则虽只用了一句话,便让她转变了态度。

    “太子殿下是天子之储君,自天命。”

    病弱的太子自有天命,那么“天”将在何时收回他的性命,绝不是人臣能干涉的,徐夷则这么说,难道是东宫里传出的消息,不方便泄露,只能隐隐道来?

    赶着崔氏的热孝,再撞上太子的丧气岂不是得不偿失?宁可忙碌些早早了结了女儿的大事,也好早早高枕无忧。

    尤其是听翡清说了拾级亭旁的经过,徐问彤更是感叹女大不中留,看架势,早嫁一天晚嫁一天都是一样的了。

    ···

    直到婚礼前一日,一切都是风平浪静,忙而不乱。冉念烟回到寿宁侯府,往往早上一起身,便见院中回廊又多了一排蒙着黑布的东西,上面的黑布只等着婚礼当日被人扯下,露出红艳的、写着金喜字的桐油灯笼,扫去冉家的些许清冷。院中更是架起了宴请亲朋的青帐,还有仆役站在脚手架上整理上面遮光遮雨的幔布。

    这些都是在夜以继日、悄无声息中完成的,不用冉念烟这个新嫁娘劳心,礼衣也备好了,是朝中新赐下的。流苏早吵嚷着让她试,前前后后过三回。

    第一回只有主仆两人在场,穿好之后,冉念烟倒没觉得如何,穿衣镜中的十四少女还很稚嫩,就算身体里住了与年龄不符的灵魂,眉眼的青涩依旧骗不了人。礼衣典重,雍容纯粹的真红色更是一般人不能驾驭的,穿在其他年长的命妇身上,大多显得郑重到不近人情,可在她身上,偏偏是我见犹怜的可爱,连微微皱起的眉头都让人误会为出嫁女子的不舍。

    流苏看得双目晶亮,不忍眨眼,围着小姐再三整理衣襟袖口,容不得一丝不完美的衣褶,仿佛光是自己欣赏还不够,又把缝制刺绣炕屏的溶月、春碧都叫来。

    那两人起初不解其意,还抱怨打扰了正事,那鸾凤和鸣的炕屏可是嫁妆中的一件,洞房花烛之夜要摆在小姐和少爷床头的——

    可当她们见了盛装的冉念烟,也都没了话,眼里说不清是欢喜还是羡慕。

    第二次试穿是在三婶娘面前。冉三夫人虽还记恨着紫苑和紫苏两姐妹的事,可冉念烟出嫁是冉家的大事,出了岔子谁的脸上都无光,她也不至于小肚鸡肠到甘心做损人损己的蠢事。

    冉三夫人找了裁缝为她改尺寸,自不必提,而第三次试装便是今夜,也是冉念烟最忐忑的一次。

    大梁风俗,新婚前夜,女子当敬拜父母,感谢养育恩德,冉念烟本以为自己没有这个机会——毕竟父母二字在她看来早已名存实亡,没想到多年来疏离的父母竟因她的婚事而重新聚首。

    流苏前来回话时,心里也为小姐高兴,冉念烟听后默然不语,却已开始准备梳妆,比第一次更多了十二分用心,徐问彤走进闺房,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容色照人的女儿,比当年自己出嫁时更婉约动人。

    她百感交集地握住女儿描眉的手,道:“咱们不必像别人家那么伤心,你出嫁不过是回家,将来还在一个屋檐下。”

    冉念烟摇头,她嫁了徐夷则才是真的和徐家分道扬镳,徐夷则的真正立场恐怕只有她和少数几人知晓,连徐衡都不知自己视如己出的儿子暗中扶持齐王。

    徐问彤见她出神不做声,以为她害羞了,劝道:“如果夷则以后对你不好,尽管和娘说。”

    冉念烟笑了,“他不会。”

    只有她知道这三个字的分量,倒也奇怪,总觉得宁可我负天下人、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她只相信徐夷则一人,始终不会负她的。

    彼时她已理好了云鬓,还未带上凤冠,徐问彤亲手为女儿带上,看着镜中的影子,叹道:“盈盈也是大人了。”

    不再是少女的垂髫螺髻,而是将额前碎发悉数束起,做了成年女子的打扮。

    母女俩又说了几句,冉念烟该去拜见父亲了。

    冉靖这几日都没回寿宁侯府,徐衡去了西北,京营还需他坐镇,可相隔甚远,他的心没有一日不惦记着女儿,此时坐在堂上,手心竟沁出冷汗,比在战场上还要紧张。

    当他见到徐问彤携着女儿的手进门时,母女俩面容仿佛,女儿的眉眼却偏和自己如出一辙,此时正望着他,那是他见过的最晶莹明澈的东西,泪便模糊了他的双眼。

    冉念烟在父母面前盈盈下拜,冉靖扶起她,不知该说什么,似有无数的愧疚,都明明是他最珍爱的,却偏偏被他亲手推开了,叫她十年来如漂蓬断梗,可未来不会了,他绝不让女儿再受半分委屈。

    所以有些话他不能说,收起眼中泪,泪水一半也是为故友流的。

    军中流传着徐衡遇刺身亡的消息,他不能说破,不能因为一句风闻耽误了女儿的佳期。

    ☆、第一百一十九章

    回到房里, 冉念烟就见流苏、溶月她们正收拾一只官箱,春碧帮她换下礼衣,冉念烟瞥见箱里都是簇新的衣物, 流苏说这是针线房刚送来的,紧赶慢赶才赶制完。

    “还涎着脸要了三钱纹银呢。”流苏皱眉抱怨着。

    冉念烟笑道:“日子提前了, 他们能赶上也不容易,给就给了。”

    溶月也笑:“一辈子就这么一回,给就给了。”

    流苏冲她呲牙,比着口型无声地道:“就你会拍马屁。”玩笑完,转身对小姐道:“小姐, 夫人不是来了吗?”

    出嫁前夜,母女应当同宿,有些事也好悄悄嘱咐。

    冉念烟坐下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嫁妆单子,随口道:“夫人回去了。”

    流苏有些失望,又觉得自己得陇望蜀很可笑——原本都没想到夫人能来, 既然来了,又想着能留下来陪陪小姐,不是贪心不足是什么?

    冉念烟没工夫管流苏如何怜悯自己,看那单子上罗列着田连阡陌的城外农庄,夏师宜家原来的庄子也在其中, 她忽然有些心疼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全归她了,母亲真的没为自己留下什么。再看冉家为自己准备的,因父亲的产业已被冉大老爷和薛家联手鲸吞蚕食,乱的一塌糊涂, 不知哪里是干净的,哪里是被动过手脚的,一时无法筹措,只有冉念烟素来管着的金银账目依然明晰准确,所以冉家给的嫁妆多是金银绢帛之类看得见摸得着的财货,亦足称多,并不曾亏待了自己。

    因为明日一整天都要穿着礼服行动,面上也要画严妆,没什么机会饮食,今夜须得多用些晚膳,虽还在孝期,也可破例用些荤菜。冉念烟专心想着成亲后徐夷则究竟会告诉自己什么,没什么食欲,只动了几筷便停下。

    第二日一早,冉念烟是被丫头们闲聊的声音吵醒的。

    流苏道:“真是恍惚,小姐这就出嫁了,还没觉得怎样呢。”

    接着是春碧的声音,“一是时间紧,二是小姐的事与别人不同,人家是出嫁,咱们小姐是嫁回去。”

    两人嘀嘀咕咕了一会儿,溶月打好了洗漱用的水,又兑了些滚水,放在六角面盆架上,回头见小姐醒了,便笑着把她推到镜前准备打扮一番。

    不只是她们三人,冉家还特意指派了三个年长有经验的嬷嬷来帮着料理,一个梳头,一个整妆,一个穿衣。整妆的嬷嬷先要拿细绳开脸,余下两个都说三小姐丽质天生,肌肤如羊脂般吹弹可破,倒叫那个拿着绳子的不敢动手了,虽是恭维,却也是真心赞誉。

    礼服都是早早熏蒸熨烫好的,流苏几人几乎一夜未睡,冉念烟便让她们趁着这会儿补眠。三人知道小姐有一说一,从不会说违心的好话然后过后计较,便依言去了,也不敢睡实,耳边总听见嬷嬷们梳头时说的吉利话——

    “一梳梳到尾,,二梳白发齐眉,三梳儿孙满地,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……”

    她们还念叨着银笋究竟是什么,便已沉入睡梦,一张眼就见小姐被嬷嬷搀扶着站在镜前,比前几日更加光彩照人,果然是老嬷嬷手法老道,更善梳妆打扮,在腮下靠近眼角处略施胭脂,更显出女子的娇俏。

    “这法子真别致。”流苏凑过去看,笑道。

    整妆嬷嬷也从镜里看自己一手打扮起来的玉人,像是看最得意的作品,“这是惯用的法子了,新嫁娘没有不哭的,在眼下施胭脂,就算哭得眼角发红,也只当是胭脂了。”

    流苏点头,原来还有这份考量。

    这三个嬷嬷都是冉家的老人儿,与冉念烟的奶娘夏氏相熟,忽然都暗暗感叹,若是夏氏还在该多好,看着自己一手养起来的女孩出嫁,心情怕是和生母别无二致。虽没人敢在大喜的日子说出这等灰心话,心却是相通的,一时间气氛有些冷凝。

    冉三夫人敲门进来催促,嘴上说着恭喜,脸色却很难看。

    溶月把人应付走,又趁着嬷嬷们领了喜钱,出去喝茶用点心的空当,对冉念烟道:“小姐,方才我出去遇到侯爷了,他说今日放紫苏出来,随着送嫁的队伍回徐家,听凭夫人发落。一回来就看见嬷嬷们,所以没来得及和您说。”

    冉念烟点头道:“怪不得,三婶娘这回绷不住了。也罢,把紫苏带回徐家,母亲也会秉公论断,并不亏欠三婶娘,其余的任她胡思乱想吧,也和我们无关。”

    ···

    此时的徐府也是处处热闹,亲迎的车马都在前院列队站好,这些仆役大多是挑选出来的退伍的官兵,仪容整肃,绝不会三三两两围在一起闲聊,能听到的只有乐师们举着管弦此起彼落的调音声。

    笔架一大早就起来四处发喜糖,先去了荣寿堂,这还是他第一次登堂入室,见着了那幅御赐的百寿帐幔,很是开眼。今天是他家少爷的大喜之日,连老太太都给他这个下人面子,亲自抓了一把赏钱。

    各个房里走动一圈,已揣了满满一怀的铜钱和银锞子。

    笔架唯独没敢去两处报喜,一是嘉德郡主那边,二是三夫人何氏那边。前一个不言自明,他不敢去讨打,后者……三夫人孀居多年,对下人又吝啬,他也觉得不吉利。

    拿了钱也不能一人独享,他是大少爷最信任的小厮——虽然徐夷则身边也没有别的服侍的人——自然要帮少爷积德,拿出大半铜钱和剩下的喜糖,向各处的下人道喜,无论大小管事还是普通的仆役,没有一处不照顾到。

    得了好些感谢,笔架心满意足地回来,正遇上徐希则、徐泰则、徐安则兄弟三人来崇明楼,徐安则见了笔架,二话不说丢了一块银锭过去,足有二钱,嗔怒道:赏你的,留着吧。”

    笔架有些难为情,看来他没去三房院里的事已经被捅破了,安则少爷一向是好面子、讲公平的主儿,被他找上门来,再不收就显得不近人情了。

    兄弟三人进了崇明楼,徐希则和大堂兄交往不深,倒是徐泰则最仗义,张罗着让笔架摆喜糖、喜饼。

    徐安则先吃了一块印着双喜的果饼,这可是他用银子换来的。

    “大哥还没准备好?都快到出发的时辰了吧。”徐希则望着天色,提醒道。

    古礼是傍晚成婚,顾名思义曰昏礼,可辗转至今,习俗大变,亲迎已从黄昏挪至早晨,这样便留出一整天的时间宴请宾客亲朋,更有缔结两姓之好的意味。

    笔架进里间看了一眼,奇怪道:“咦?我才出去不长时间,少爷就不见了。”

    兄弟三人对看一眼,徐泰则摇扇笑道:“真是……比我们还心急。”

    徐安则道:“今日是大哥成亲,他当然比我们心急了,不过二哥也高兴吧,大哥的事了结了,下一个就就该轮到你了。”

    徐希则擦汗道:“岂敢岂敢,还有南府的丰则呢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场面忽然尴尬起来,上次南府传来好消息,说是徐丰则能起身了,可这么多天过去,不但不能自如行走,反而连起身都困难起来,问他感觉如何,只说一动弹就如虫蚁吞噬般酸麻。

    徐泰则大声道:“唉,说这些做什么,大哥一定在祖母那边,咱们快去看看。”